国家公园成立三年:生态保护成效显著,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
自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、大熊猫、东北虎豹、海南热带雨林、武夷山等首批国家公园以来,至今已满三年。这三年间,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,生态保护工作稳步推进,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,生态系统多样性、稳定性、持续性稳步提升。
国家林草局在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,用一组组数据展示了国家公园建设取得的辉煌成绩。数据显示,藏羚羊数量已增长至7万多头,雪豹恢复到1200多只,东北虎、东北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、42只增长到70只、80只左右,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也从40年前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7群42只。这些旗舰物种数量的稳步攀升,充分证明了国家公园建设的成效显著。
在大熊猫国家公园,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已增长到了近1900只,其中四川片区拥有野生大熊猫1227只,占公园总量的92%。大熊猫国家公园还开展了对核心保护区、一般控制区和毗邻的特定区域及外围关联区的针对性、差异化动态管控,持续实施重点生态廊道建设等工作,记录到大熊猫痕迹点1588个。在大熊猫的“伞护效应”下,金丝猴、雪豹、红豆杉等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也得到了良好保护。
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腹地,自公园成立以来,地区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修复,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,生态功能得以巩固。草地覆盖率、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%、30%以上,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,藏羚羊、雪豹、兔狲、藏狐等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。
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横跨吉林、黑龙江两省,是我国东北虎、东北豹历史天然分布区和唯一具有野生定居种群和繁殖家族的地区。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,园区内虎豹数量从2017年试点之初的27只虎、42只豹,分别增长到70只和80只左右。更为可喜的是,目前已发现8个东北虎繁殖家族和10个东北豹繁殖家族,幼崽繁殖成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。
此外,国家公园建设还推动了一批重大民生项目的实施,近5万社区居民被聘为生态管护员,年人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万—2万元。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,也增强了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。
国家公园的成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,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实践成果。三年来,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“四梁八柱”已基本构建,生态保护成效显著。未来,我国将继续推动国家公园建设,不断完善国家公园的开放条件、管理制度,打造高品质的自然教育活动,适度发展生态旅游,突出生态、文化内涵,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